号: 486001926/202509-00003 信息分类: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
发布机构: 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
成文日期: 2025-09-28 发布日期: 2025-09-28 21:31
文  号: 性: 有效
生效时间: 废止时间: 暂无
名  称: 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第四次会议第086议案的回复
政策咨询机关: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: 暂无

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第四次会议第086议案的回复

来源: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浏览量: 发表时间:2025-09-28 21:31 编辑:宿州信息公开036

市政协民宗委:

  首先,对贵单位的建议及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,您提出的《关爱残疾人织密社会保障网的建议》已收悉,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残疾人就业、社会保障及居家托养服务的建议,精准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,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与担当,为推动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结合实际工作,现将相关落实思路及举措回复如下:

  一、聚焦就业增收,拓宽残疾人发展空间

  (一)完善就业政策体系,破除制度性障碍

  长期以来,宿州市残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、《残疾人就业条例》等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,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宿州市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。《宿州市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》中提出,“认真贯彻落实《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22024年)》,落实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,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、就业服务、补贴奖励等相关资金投入。”“多渠道、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”。依据《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》(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),加强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宣传与落实,今年以来,以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未达到安置比例的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为重点,走进各类用人单位,宣讲残疾人按比例就业、集中就业、辅助性就业等政策,准确掌握用工需求,今年以来,累计走访企业84家,走访残疾人399户,推荐就业60人。

  (二)强化就业创业服务,提升残疾人能力素质

  一是构建“政府主导+社会参与+市场运作”的多层次就业服务体系,整合职业培训、技能鉴定、就业指导等资源,为残疾人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例如,针对电商、手工制作等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领域,开展定向培训并对接企业岗位。2025年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,共计413人次残疾人受益。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,通过创业补贴等政策,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。2025年计划投入资金554.224万元,计划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780人,扶持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160个,培育一批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,发挥典型带动作用,引导更多残疾人实现自立自强。

  二、统筹多方资源,织密社会保障网络

  (一)构建“大救助”协同机制,增强保障合力

  打破部门壁垒,建立由民政、残联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,打通社会救助、慈善救助的数据接口,实现救助对象信息共享、需求精准识别、政策无缝衔接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残疾人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96.1%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.9%。鼓励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、补充养老等商业保险,为5059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。

  (二)优化救助服务流程,提升保障效率

  简化残疾人申请各类救助的审批程序,推行“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”模式,避免重复申报和多头审核。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,提供上门服务和代办服务,确保救助政策“应享尽享”。

  (三)扩大保障覆盖范围,筑牢民生底线

  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,推动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,通过大数据共享和比对,精准锁定两项补贴救助遗漏残疾人,并第一时间通知残疾人,协助其办理申报程序。2025年至今全市累计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7723人次,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208.5962万元。累计补助重度残疾人548894人次,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59.6036万元。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提供补贴及便利服务。建立《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制度》,进行常态化访视,发现问题协助解决。建立重大疫情、雨雪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。

  三、创新服务模式,破解居家托养难题

  (一)健全托养服务体系,强化服务供给

  实施“阳光家园计划”,为就业年龄段(1659周岁)的智力、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提供托养服务,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、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训练、辅助性就业等服务,2025年对153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,计划投入资金366.68万元。

  (二)科技赋能智慧照护,提升服务精准度

  借助“智能化”养老系统服务平台,将托养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录入该系统,实现政府、居民、市场信息的互联互通,为托养服务提供信息化基础保障。同时系统自动为每个服务对象生成专属二维码,采取全程GPS定位+后台追踪的方式,努力形成“全方位服务、全过程监管、全天候守护体系建设”的托养服务新模式,进一步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。

  四、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提供精准康复服务

  (一)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化培训

  为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专业水平,每年市残联制定并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化培训,2021-2024年以来,累计培训人次232人,2025年计划80人。每年采取走出去,请进来方式培训,邀请省康复中心老师及外聘行业内知名讲师授课,加强对定点机构师资人员康复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培训。积极参加省残联康复中心业务培训,全市参加省级培训人员累计72人次,采取随班学习的方式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